近日,有幸閱讀了吳昌閃撰寫的《守住底線-69 封廉政家書》。該書里運用了古今鮮活的事例,結合當今世態(tài)人情,以家書的形式表述,含蓄、婉轉(zhuǎn)而令人受到啟發(fā)。書中的 69封家書都是一位如父般兄長,因牽掛異鄉(xiāng)為官的弟弟,遂以家書的形式,以飽蘸濃郁的鄉(xiāng)情親情,借鑒傳統(tǒng)文化為官做人的典故智慧,諄諄囑咐,委婉而深刻。
全書內(nèi)容樸實,語言簡潔,情感真摯,充滿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。一口氣讀完全文,不禁對這位兄長的高尚情操肅然起敬、對這個家庭良好的家風心向往之,啟發(fā)良多,感悟頗深,想與大家分享一二。
“在欲求上要做減法”
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“在欲求上要做減法”。這是本書的開篇之作,從哲學層面的高度說明了奉公守紀,嚴于自律的重要性。書中提到“多了還想再多,這是世界上最苦的事,卻是大多數(shù)人追求的事”,這句話說的是一個樸素的道理,但卻是我們大多數(shù)人看不透也悟不透的人生哲學。
南宋名將岳飛曾說:“文臣不愛錢,武將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”在岳飛看來,正是文臣武將們心中的欲望太盛,才使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,百姓不能重享太平。人不可能毫無欲望,但也不可以放縱欲望。有人說,欲望好似無底洞,怎么填也填不滿;還有人說,欲望就如高利貸,怎么還也還不清,最后只能是家破人亡。在我看來。欲望其實就是魔鬼,你一旦被它附身,便很難逃脫出它的操控,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和它保持距離。
《世說新語》中曾講述了一個“管寧割席”的故事:管寧和華歆都是東漢末年的名士,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,他們經(jīng)常在一起勞作讀書。有一天,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里鋤地種菜。突然在菜地中翻出一片金子來,金子在陽光的照射下,顯得那樣璀璨奪目。管寧對待這意外之喜,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,就繼續(xù)低頭鋤地了;而華歆卻走上前去,把金子撿起來,仔細看了看,然后再扔出去。兩種不同的行為,昭示了他們?nèi)蘸蟮娜松缆贰9軐幠軌蚩酥谱约海c欲望保持距離,最終成了世人稱贊的隱士,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鄉(xiāng)野田間。而華歆總是與欲望近距離接觸,終究沒有抵制住欲望的誘惑,最后幫助曹操殺戮漢室大臣,背負了世人的罵名,終其一生,不得自在。
我們每個人的欲求各不相同,家書中提到“一個智慧的人生應該是在欲求上不斷地作減法,而在內(nèi)修上不斷地作加法”。人的欲求無窮大、無窮多,只有我們明白物質(zhì)的享受是有限度的,精神的獲得才是人生最大的豐收這個道理,對欲求作減法,才能得到自我的滿足。
王陽明說:“人須有為己之心,方能克己;能克己,方能成己。”什么叫做“克己”?克己,就是管得住自己。管得住自己的嘴,管得住自己的手,更要管得住自己的心。人只有管住了自己的心,才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;能夠克制自己欲望,才能成就自己。我們要知道,戰(zhàn)勝敵人易,戰(zhàn)勝自己難,如果你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,那你就距離戰(zhàn)勝自己不遠了。這樣的人,無論何時何地,都是強大的存在。
我想這也是多數(shù)人走向腐敗墮落的深層原因。在我們的現(xiàn)實生活中,因為受到利益主義、拜金主義、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,讓我們變得愛慕虛榮、貪得無厭,究根問底,還是我們自身的修養(yǎng)出現(xiàn)了問題。對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來講,人的一生應該在欲求上不斷的做減法,而在自身修養(yǎng)上不斷的做加法;需要明白,物質(zhì)的享受是有限的,精神的獲得才是人生最大的豐收。
有敬畏 懂規(guī)矩
家書中,“規(guī)矩”一篇通過列舉司馬光、歐陽修以及信陵君等人物的歷史教訓,并引用孔子一句關于“界”的典故深刻的闡述了“規(guī)矩”的重要性。
現(xiàn)實中不守規(guī)矩、明知故犯、屢觸紅線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。從最近集團公司紀委通報的違法亂紀事件也是讓人觸目驚心。不管是違反“三重一大”民主決策制度,違規(guī)選人用人或謀取人事利益,違規(guī)項目分包、結算、設備物資采購等,違規(guī)開展市場營銷和內(nèi)部公關、違反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和“四風”問題,還是不執(zhí)行或變相執(zhí)行集團決策部署等等,根本的原因都是紀律規(guī)矩意識不強,不按規(guī)矩辦事。
一個人違反紀律不是突發(fā)形成的,總有一個日積月累、逐步蛻變的過程。有人愛貪小便宜,唯利是圖,慢慢陷入私欲膨脹的泥潭不能自拔,貪贓枉法,最終成為人民的罪人;有人愛吃吃喝喝,“酒杯一端、紀律放寬”,喪失了黨員干部的原則立場,對紀律的限制、約束、懲戒無所畏懼,一步步走入人生的死胡同;有人自覺不自覺地把一些違法違紀行為當成合法合理的來看待、當成新生事物來接受,難免會步入“盲人騎瞎馬、夜半臨深池”的境地。
有人比喻犯錯誤是分了四步走的:第一步是走在河邊不濕鞋;第二步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;第三步是既然濕了鞋那就洗洗腳;第四步是既然洗了腳干脆洗洗澡。這個“四步曲”形象地道出了一個人由廉到貪的漸變過程。所以啊,一定要守住“第一次” “沒人時” “一小點”等細微之初,否則,便會像千里之堤有了螞穴之害,潰塌只是早晚之事。
貪腐之風長不了,清正廉潔最是好。數(shù)不清的貪官污吏東窗事發(fā)后,面對黨紀國法,流下悔恨的淚水;暫時還沒有暴露的,也難免為自己的貪腐行為惶惶不可終日。不做虧心事,不怕鬼叫門。作為黨員干部,我們更是要守住規(guī)矩,守住紅線。一定要明白:哪些話不能說,哪些事不能辦,哪些人不能交,哪些場合不能聚。只有如此,才能是非分明,方圓有度。
總之,這本書中每封家書短小而富有感情,字里行間流露出謙、廉、正、公等字眼,讀起來通俗易懂,讓人有新穎的感覺。這本書還有很多金句,我沒有一一摘出,但它對我的影響確實極遠極深的。強烈推薦大家有空好好讀一讀。
的確,良好的家風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美德,猶如啟明之星,照亮我們前進之路;又如清風朗月,時時潤澤我們干涸的心田;更如每一位成員的壓艙石,令人即使行至遠方依然泰然自若。它體現(xiàn)了一個家庭的精神面貌,處處映射著我們的處事原則;它伴隨我們一生的成長,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價值準則。
“貪廉一念間,榮辱兩世界”。愿每一位看到這部書的人,都能從中找到成長的力量,找到活著的價值。